預約參觀中心
Category

專家分享

VEO校長分享如何幫助幼兒為未來做好準備

近日舉辦的校長分享會深入探討了如何支援幼兒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順利銜接到幼兒園,並培養未來所需的技能。

VEO君匯港校舍的陳建雯校長指出,小組班 (PN) 和遊戲班對幼兒成長非常重要,有助於他們培養基本技能,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學習活動多元化,包括:

  • 角色扮演: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和合作
  • 構遊戲:發展創造力和解難能力
  • 語言:增強社交技能和培養自信心
  • 數學:提升學習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VEO海之戀校舍的胡翠珊校長則分析了家長如何積極培養幼兒面向未來的五大技能,讓他們順利過渡至幼兒園,以及往後之成長路程:

  • 語言能力:建立詞彙、明白指令和增強理解力
  • 社交技能:學習分享、合作和與同齡伙伴建立關係
  • 運動技能:增強幼兒的專注力
  • 自理能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 情緒技能:幫助管理情緒、表達感受和建立抗逆力

VEO校長分享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要訣

近日在 VPP 舉行的校長分享會吸引了很多家長前來參與,他們都熱切希望了解如何在幼兒成長階段為孩子解鎖語言潛能的方法。VEO海怡校舍Karen Hui校長和VEO寶翠校舍何綺玲校長為大家分享了奠定堅實語言基礎和培育語言能力的實用策略。

分享會中家長與 VEO 校長和教育專家展開了具啟發性的討論,為幼兒語言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見解。我們將繼續致力支援家長引領孩子的教育之旅!

Karen Hui 校長分享:閱讀與角色扮演的力量

閱讀和角色扮演如何激發幼兒的思維?想了解孩子在故事扮演中可以獲得哪些寶貴技能?立即觀看維多利亞教育機構海怡校舍 Karen Hui 校長的分享,探索閱讀和角色扮演如何激發孩子的發展和語言潛能。

何校長分享:多聽、多問、多機會 語言學習的關鍵

家長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簡單的小步驟,幫助孩子在語言學習上邁進新里程?立即觀看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寶翠校舍何綺玲校長的分享,了解如何透過「多聽、多問、多機會」來深化孩子語言學習。讓我們一起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強大後盾!

報讀 VPP 遊戲班,讓你的孩子沉浸在由母語老師教授的三語學習環境中成長!

幼兒便秘問題:原因及紓緩方法

小朋友便秘,常令父母擔心。不論在甚麼年齡階段,小朋友都有機會受便秘困擾,紓緩方法需視乎年齡及飲食習慣而定。

兒科專科醫生沈澤安醫生為家長詳細講解嬰幼兒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便秘成因,並分享紓緩便秘的實用方法。沈醫生提醒家長若發現小朋友便秘情況無法改善,或出現異狀,應及早帶小朋友見醫生求診。

針對不同階段的小朋友,沈醫生有以下建議:

1. 不足一個月大、經常出現便秘的嬰幼兒
嬰幼兒可能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症,應儘快求醫。

2. 1至6個月大、進食母乳的嬰幼兒
由於母乳容易消化和吸收,嬰幼兒不一定會每天排便,這情況未必屬於便秘。

3. 1至6個月大、進食配方奶粉的嬰幼兒
如每次排便均感吃力,可嘗試轉用不同牌子的配方奶粉。

4. 超過6個月大、進食固體食物的嬰幼兒
他們剛開始進食多種固體食物,但由於消化系統尚未適應,因此較易出現便秘。家長可以使用藥物如乳果糖,紓緩嬰幼兒的便秘問題。乳果糖不被人體吸收,嬰幼兒可安心食用。

密切留意 EduMakers 應用程式的推出,請期待我們精彩及豐富的教育資訊。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VEO校長分享:遊戲班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銜接幼稚園

在近日舉行的校長分享會上,家長們深入了解VPP三語遊戲班如何提升孩子的語文和自理能力,並協助他們順利過渡到幼稚園!家長們還與我們的幼兒教育專家互動,探討遊戲在促進全人發展方面的力量。

感謝維多利亞教育機構(上康怡校舍)及Victoria Playpark顧問李凌秀校長,以及維多利亞教育機構英文課程總監Genevieve Best女士,與家長們分享他們的寶貴意見!

期待下次校長分享會再與大家見面!

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善用音樂治療

你的孩子如果短暫與你分開,是否會不停哭鬧?在6個月至3歲大的幼兒發展階段,出現分離焦慮十分普遍,但這或會導致孩子難以適應幼兒園生活或新環境。

Humansa註冊音樂治療師張潔瑩女士與我們分享了甚麼是音樂治療,以及利用音樂紓解孩子分離焦慮的方法:

  1. 甚麼是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指透過音樂,包括旋律、節奏、歌詞和樂器,達到治療目的,例如紓解焦慮和抑鬱。
  1. 音樂怎樣幫助幼兒紓解分離焦慮?
    家長可以將音樂結合角色扮演,幫助孩子熟習說再見和迎接父母回家的情景。例如重複哼唱孩子熟悉的歌曲,並修改歌詞(例如媽媽現在去上班/回家)和加入「再見」、「bye bye」等字眼,有助他們意識到為何父母要離開,及何時會回來,幫助孩子淡化暫別時的傷感或不快。
  1. 我們可在家中如何利用歌曲幫助孩子正向成長?
    家長可以在歌詞中加入正面的字句(例如我很勇敢),與孩子每天哼唱,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抗逆力。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多元化VPP專屬親子活動:牙齒護理問與答

VPP家長和幼兒最近參加了牙科診所親子體驗工作坊,獲得保護幼兒牙齒健康的專業建議,讓孩子擁有潔白健康的牙齒!家長常見的問題如下:

  1. 幼兒甚麼時候可以接受牙齒檢查?
    當幼兒學習說話及發展記憶,便可接受牙醫檢查牙齒。從小開始接受檢查,而非在牙齒出問題才求醫,能避免幼兒對牙醫留下不良印象。
  2. 我們應該怎樣幫幼兒刷牙?應否使用牙膏?
    家長可先讓幼兒自己嘗試,有需要時再幫忙。一般來說,孩子6歲前都需要成人協助。建議使用不含氟的牙膏,避免幼兒刷牙時意外吞下過多氟。
  3. 蛀牙是否必須拔掉?
    在大部分情況,蛀牙毋須拔掉,只需使用補牙物料填補蛀掉的地方。保留乳齒能避免恆齒排列不整齊。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眼科醫生分享兩大幼兒護眼貼士

保護幼兒眼睛健康十分重要!家長應何時帶孩子接受首次眼科檢查?在這個數碼時代,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受損。當孩子使用這些產品時,家長該注意甚麼?

Humansa 眼科及眼睛護理醫務行政總監駱映晴專科醫生提出以下兩個寶貴建議:

  1. 盡早及定期驗眼:

–         2至3歲:全面檢查,盡早識別先天性眼疾

–         4至5歲:檢查患上斜視、近視或遠視的風險

–         6歲或以上:定期監察視力的變化

  1. 正確使用電子屏幕產品:

–         在光源充足的環境下使用,並保持合適的距離(屏幕較大及距離較遠為佳)。

–         每10至15分鐘短暫休息,每天使用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四大要訣!引導小朋友正確使用電子屏幕產品

在數碼時代,家長應否讓小朋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正確使用這些產品能有助學習?

Humansa 兒科客席顧問醫生徐梓筠醫生指出,小朋友過度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對視力發展、骨骼生長、語言能力、睡眠質素及專注力等均會造成負面影響。徐醫生分享了引導小朋友正確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四大要訣:

  1. 應盡量避免讓2歲以下的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對於2-5歲的小朋友,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間應控制在一小時內,並適當地安排休息時間。
  2. 應盡量把電子屏幕產品作為學習用途;家長應陪同及指導子女觀看短片。
  3. 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應保持適當距離和正確坐姿。
  4. 親子互動對小朋友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不應以電子屏幕產品取代寶貴的親子時間。

密切留意 EduMakers 應用程式的推出,請期待我們精彩及豐富的教育資訊。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以遊戲促進嬰幼兒發展的兩個要訣

對嬰幼兒來說,遊戲不只帶來歡樂,也是珍貴的學習體驗。Humansa 兒科客席顧問醫生徐梓筠醫生指出,遊戲能促進嬰幼兒的認知、大小肌肉、感官及言語發展,並有效提升親子關係。

如想在家中與子女度過有意義的遊戲時光,徐醫生建議家長可注意以下兩點:

  1. 家長親身參與:家長的參與不但能提升嬰幼兒的語言能力,還能促進親子關係。每天與孩子玩樂30分鐘便有顯著效果。
  2. 選擇符合發展階段的遊戲:簡單實用的活動能鍛鍊他們的大小肌肉及協調能力。家長可閱讀有關嬰幼兒發展階段的資料,為子女選擇合適的遊戲。

密切留意 EduMakers 應用程式的推出,請期待我們精彩及豐富的教育資訊。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要訣

在這專家親職訪問中,正向家長學院總監梁辰民先生(辰民爸爸)分享了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要訣!他認為相比直接提供無條件支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動機才是培養孩子獨立的有效方法!請即觀看影片,參考辰民爸爸的建議,助你培養子女成為獨立自主的孩子!

以下是辰民爸爸分享的兩個實用建議:

  1. 辨別孩子不同的支援需要:家長應懂得區分哪些是孩子可自行完成的事,哪些是需要幫助的事,以便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
  2. 提供適當的鼓勵方式:六歲以下孩子較常需要一些外在鼓勵(例如獎賞),而內在鼓勵方式(例如讚美、成就感)則對六歲以上孩子更有效。

密切留意 EduMakers 應用程式的更新,期待不久的將來開放予所有家長,讓大家一起續獲得我們精彩及豐富的教育資訊。

(以上純屬受訪者意見,並不代表主辦單位立場。)

了解更多

訂閱最新嬰幼兒教育及育兒資訊!

預約參觀中心
兩所中心的地點